上海日报

“光荣之城 同舟共济”长宁文博月活动启动


  • 时间:2024-05-19 05:22:23
  • 浏览:135

上海讨债公司(leelai.cn)上海新闻5月18日电(记者 陈静)打开“阅读”的方式有许多种:翻开实体书是一种,听一场评弹或观一场戏剧,感受弹唱中的传统文化,亦不失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开幕活动中,上海沪剧团和上海评弹团分别带来了新的剧目。

在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5月18日,“光荣之城 同舟共济”长宁文博月开幕活动举行。上海商学院牵头成立的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作为支持单位,联合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长宁区文物管理事务局举办了此次活动,落地落实“一馆一书一人”“行走的思政课”计划。

上海评弹团现场演绎了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片段,该剧目改编自著名作家孙甘露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1932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秘密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党中央决定重建绝密交通线,以陈千里等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在危机四伏的隐蔽战线上与敌人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评弹作品赋予小说中“历史尘埃中的信仰坚定者”声形可感的艺术形象,充分发挥说、噱、弹、唱、演的艺术特色,探索评弹演绎红色谍战、表现重大题材的艺术空间,带领观众走进当年的焦灼乱世,回望一群无名英雄如何躬身入局,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为红色行船护航,以鲜血和生命挥就的“千里江山图”。

上海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秘书长劳晓芸,长宁区文化与旅游局副局长杨怡宁、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长宁沪剧团团长陈甦萍,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何益忠教授出席活动。来自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成员单位师生、长宁区文化单位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千里江山图以江南的传统艺术评弹为载体,向我们展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往事。为我们新时代青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传统艺术的现代活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学习价值。” 上海商学院社会工作211班姚金同学很有感触的说。

长宁沪剧团现场演绎的沪剧同舟,则以一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日常工作为纽带,在修法立法过程中如何充分听取民意,如何深入调查并以民主协调的方式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为剧情,以小见大在充满生活气息、多重情节线的交织中,展示了社区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风貌,展现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担当作为和与民同舟共济的情怀。

上海商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任佳妮在活动结束后说:“作为一名上海人和沪剧爱好者,今天十分有幸能够在现场听到王斌老师的精彩唱段。同舟作为大型原创沪剧作品,运用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了“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一理念,加深了我对沪剧艺术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的理解。”

结合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何益忠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党史故事分享。他以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背景为引,以翔实的史料讲述了中共中央上海局在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剿所经历数次裁撤、改组的经过,展现了上海局的先烈们英勇无畏地持续奋战在抗战最前线、为上海解放和新中国诞生立下的不朽功勋。

上海商学院税收221班刘新宇听完讲座感慨道:“何教授的精彩讲解,不仅让我们对这些新时代的优秀文化作品背后的党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为我们感受上海这座光荣城市所蕴含的红色血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参与本次长宁区文博月活动是上海高校阅读育人联盟阅读实践的又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是“读红色经典 做信仰传人(第四季)”主题阅读活动从“书本阅读” 向“行走阅读”延伸,从“校园小课堂阅读”向“社会大课堂阅读”的拓展,据悉,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将深度参与长宁区利用各类场馆及文物保护建筑开展的特色展览及活动10余场,让联盟成员单位的师生在参与活动中观建筑之美,品历史之蕴,汲教育之智,怀家国之心,担时代之责,共享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构建大中小学校师生阅读育人大平台,将“大中小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大思政课建设理念落地落实。